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 > > 正文

世界播报:有灵魂有生态 是夜经济长留之本

2023-04-20 11:16:15沈阳晚报

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

眼下,沈阳在大力发展夜经济,身边人都在推介夜经济的场景和夜经济的精彩。

有人说,夜经济绝不是简单的逛街,吃几口小食,其深层次是为了满足人们工作之外对线下社交生活的需求;人们深夜到街中小店,寻知己而围坐,不是为了简单的凑热闹,而是让自己此时的时空变得有意义、有价值。唯良辰与美食不可辜负。

入夜,灯火,人群,笑靥,就像这里有灵魂的古城、老街,都在努力改变自己,向着青年友好型街区的模式涅槃重生。

红火的夜经济场景

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不断努力,老杨和同伴终于找到了最后一枚证据,锁定了捣鬼的“敌手”。拼起了完整的故事链,长舒了一口气,心满意足又意犹未尽地走出“怪物盒子”,一家坐落于北中街上的密室剧本娱乐店铺。此时,时间已接近午夜。老杨摸了摸咕咕叫的肠胃,拐进了与北中街毗邻的头条胡同,那里灯火通明、烟火不断。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的夜晚。

城市中,和老杨有着相同生活方式、喜欢夜生活的人有许多。戴着金丝边眼镜、在北站金融商贸开发区工作的小迪喜欢在夜幕降临之后,约上三五好友,择个洋气的休闲方式,把夜留给自己。出发前,小迪会到卫生间换掉穿了一天板正的工装,拆开束在耳后的长发。换上热辣的露脐装,或者曵地的长裙,小迪能清晰地听到灵魂回归的声音。“老地方啊?”“妥,不见不散!”在朋友圈里,小迪看到位于北中街上的“谜语人桌游密室逃脱”又推出了全新的主题,再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……

中央里景区芝兰台旁“路口榴莲”的经营者穆姐说,围绕着中街、古城的夜经济场所,热闹的景象总是一直持续到天明。

供需相契的生态逻辑
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除中街、古城外,城市中一系列的夜经济场景,眼下都十分红火。升腾的烟火、热闹的娱乐与老客和新宾保持着热络的互动。一波又一波的背影中,又以经常在白天里自嘲“社交恐惧”的年轻人为主。

“以前人们一提到夜生活,总会往不健康的地方想。其实不是的,白天大家都在忙着‘搬砖’、实现人生理想,唯有夜晚才是随心的选择,是都市生活中人们维系友情、释放压力的时刻。”刷了近200次幡灵谜境的筝筝,这样回答。这很像多年前红极一时的“深夜食堂”节目,看过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:“深夜食堂”所讲的并非是夜里的美食,而是在深夜中前往食堂的人的故事。这些故事走进观者的生活,成为情感的牵绊,进而保障了节目持续的较高的收视率。沿着这样的思路,在老街深巷探访的记者努力寻找夜经济场景持续受到热捧的原因,也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,遇见了那些将夜晚留给自己、留给圈子、留给身心的向内需求。

“很多时候,夜经济的发展与走势并不随我们的主观意识转移而转移,还与生态、市场的需求有关。”资深媒体人白先生结合自己的体会,分析着“夜经济”的概念,“夜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个体24小时都亮着灯,顶着门可罗雀的孤独也要自顾自坚挺营业。而是在夜晚,这些点亮的灯火确实能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方便。”白先生说,夜经济的红火应该是对产业生态全方位适配的体现,而不是结果,“一个地方只有先有了生态,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、能够长久的夜经济场景。”

对于这样的说法,Workers实景娱乐密室逃脱经营者甄连还深以为然,“头条胡同之所以在不断地延长营业时间,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适配、满足北中街剧本密室一条街的生态和需求。

持续的宣发“组合拳”

不难看出,具有特色的沉浸式生态为“老杨们”“小迪们”“筝筝们”提供了夜色里安放身心的平台,而24小时营业的“头条胡同们”,则成为强劲的助攻,让北中街等夜经济场景的红火长留。而此时,胡同里与星月相伴的烟火也不再是孤零零的存在,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。

眼下,我们讲夜经济、夜消费促振兴发展,围绕生态的打造或许是值得社会各界去思考和借鉴的抓手之一。毕竟,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习惯、圈子文化是多元的,如果我们可以弄清夜经济得以长存的逻辑,那么在发展夜经济时,就能更精准、更完备地回应来自民意的渴望,完成供与需的契合。

“眼下,淄博的烧烤火了,很多城市在追热度,也着力打造烧烤文化。可从互联网传播的用户心智上看,这就像我们熟悉的赛跑比赛,淄博已经拿到了第一名,剩下的将全都沦为追随者。”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师董宁宁说,“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在地的品牌优势,打造属于城市自己的不可替代的IP和生态,而且这个生态要得到青年人的认可,是青年人所喜欢的。”所以,各个城市和街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,找准赛道,走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
在夜经济场景的宣发和推广方面,董宁宁提出:要“线上”与“线下”相结合,打出持续的宣发“组合拳”,“我们的推广要做到持续地输出,不能是阶段性的,即便当沈阳进入漫长的冬季,‘种草’也要不间断。同时,我们的宣发渠道也要与时俱进、迭代翻新,找到青年人喜欢的网络平台,不断地播撒‘跨越千山万水也要来沈阳看看’的种子,让城市的美好和故事存进人们的心愿单上。北中街剧本一条街,就是不错的方向。”

标签: